东方美术家画院

朱乐耕:推进“新艺术”的学科建设

2570
发表时间:2022-03-09 23:10
      朱乐耕:推进新艺科的学科建设

      朱乐耕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院院长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人类的知识结构和对世界的认识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可以说是面临着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为了应对这一变化,不同的国家兴起教育改革,包括学科建设的改革。

      2018年10月,中国教育部决定实施“六卓越 一拔尖”计划2.0,2019年4月,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正式联合启动“六卓越 一拔尖”计划2.0,包括新文科在内的“四新”学科 (新工科、新医科、新理科和新文科)建设进入了政策实施阶段。在这“四新”的学科中没有“新艺科”建设,其被包括在了新文科中。但本人认为艺术有必要独立于新文科之外,成为一门新艺术学科,理由如下:

      第一、艺术并不完全等同于文科,其除了有理论研究的部分,还有创作的部分,与文科里面的其他学科相比较,其表达方式更具表演性、审美性、经验性和身体性,不能完全等同于文字研究和理论研究的文科专业,其有自己特殊的表达方式和技艺方式,是一个独立的系统。

      第二、在西方传统的认识框架中,哲学家与逻辑和理性联系在一起,是高等思维方式,而艺术家与感性和本能联系在一起,所以是低等的思维方式。正因为如此传统的认识,使艺术的价值和作用长期处于被低估的状态。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人类已进入身心两方面的去自然化(非自然化)和技术化(计算化)的进程之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过多的理论和科学技术,极大的减弱了人的感知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因此,在未来艺术是唯一能让我们保持人性的完整,加强和培养人自身感知力的学科领域。如果将其和新文科混为一谈,我们就有可能会疏忽其自身的特点,让艺术的发展不能很好地参与未来人类社会的新建构。

      第三、在未来技术世界中个体有可能被极度放大,在虚拟空间中被平均化、同质化和形式化(数据化),但因此也可能被极度缩小,成为一个没有任何实质的绝对孤独的点。因此,提高个体特性存在的意义和发展,将是未来艺术的重大使命,艺术将会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因此对于艺术的研究和创作,不再仅仅局限于艺术作品,有关艺术的行为和艺术的事件的研究和创作会越来越重要。因此,未来的艺术将会走向跨界和综合,表演艺术、绘画艺术、造型艺术、媒体艺术、实体艺术、虚拟艺术等综合构成一种新的艺术场域。另外,艺术将不再局限于艺术家,也不再是挂在墙上的一幅画,而是艺术家与公众共同参与,变成影响社会生活的事件。

      这样的艺术作品已经在大量呈现,如今年除夕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古韵新春》,就是以文物为线全景式串联“中国年”的千年脉络,综合了诗歌艺术、舞蹈艺术、绘画艺术、造型艺术、声光电表现等。还有中央美术学院在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采用“科技+文化+艺术+思想”的手段,以古代名画《富春山居图》为核心创意元素打造的《忆江南》节目,包括本人2021年在澳门以陶艺空间为主题与表演相结合的《生命之镜像》等都是新艺术成果的代表。但这些艺术创作还刚起步,需要将其纳入到新的教学体系和学科建设之中,培养一代新的艺术家,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的艺术理论,进而培养新的艺术理论家。

      艺术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和精神气质及审美形式,也是核心价值观的对外彰显,还是民族文化自信的张扬,切忌被轻视和被边缘化。为此,本人强烈建议,教育部在启动“新工科、新医科、新理科和新文科”建设的同时,加上“新艺科”建设的内容。

    • 责任编辑:东方美术家网


分享到:
宁静致远      一丝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