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 觉苒空间新展:追寻当代水墨的推演逻辑8577
发表时间:2021-12-31 09:57 “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句由中国山水画鼻祖王维一千多年前咏叹出的绝唱,贯穿着往后中国山水画千年的发展历史。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一纸绢素,以水墨为媒,方寸之间,展天地宏阔。 绵延千年后,传统画科发展日渐陷入绝境。上世纪80年代李小山以“中国画穷途末路”的口号为中国画宣了判,中国画传统图式的创作日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更多富有先锋精神的艺术家日渐以水墨为语言,在画面上展开更多探索。从1980年的水墨现代化到90年代的水墨实验、观念表达,再到2000年后的水墨多元化,水墨日渐具有了多向度的价值和特征。 笔墨当随时代,水墨媒介因其笔与墨承载玄理的精神属性,在语言的转化过程中,始终交织着传统与创新、新中国画与新水墨、新水墨与当代艺术等问题的争论与思考。 展览海报 2021年12月25日至2022年3月6日,墨相推演:当代艺术水墨展在觉苒空间展出。此次展览以“墨相推演”为主题,试图以“水墨”为中心,追寻水墨事件差异化的推演逻辑,及当代水墨图像形成的成因,并由此提出一个问题:墨相视觉语言表现形式的多元化,表达边界在对话中能否生成一些有效的讨论? 中国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始于二十世纪初,以上海为中心,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次中西思想的大融合和大碰撞。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上海在这三十年中推动着新的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并不断进行着新的探索。以水墨为媒介的艺术家,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通过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拼贴、错置、变形手法的利用,进而开拓出水墨发展的新天地;而杭州作为中国画的重镇,在文脉传承和探索也一直实践着自身的特点。作为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新一代双城艺术家,他们置身于一个艺术语言与观念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的时代,以求在不断探寻的道路上建构一套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和艺术样式。 水墨性与绘画性,在当代水墨创作中往往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水墨和个体、语境和范式、观念和表达的讨论是此次展览预设的起点,也是展览的态度。无论我们称谓的“新国画”还是“新水墨”,除了笔墨和造型,绘画语言和视觉感受外,学术概念里面是否还要建构一个“当代性的问题”,包括从观念生成、形式语言到阐释方式都自成的语系等。如何寻找自身的创作观念和方法、视觉形态、文化立场、价值坐标与精神依托,或许是所有游离在传统与当代两极之间的水墨艺术家所必须自我追问的命题。 展出作品: 陈心懋《游园惊梦》系列,宣纸,水墨,丙烯,138x69cm,2021年 余震谷《夜山》系列之二,纸本金笺水墨,直径43cm 翁纪军《集聚系列之2019-22》,大漆,160x122cm,2019年 虞村《笨拙的自由》,纸本水墨,145x230cm 赵爱华《禅定中的花》系列1~4(从左到右),纸本水墨设色,144x38cm 刘毅《墨石》,钢板,哑光汽车漆 110x110x240cm 王伊楚《照》,纸本设色,132.8x66cm 崔彤《无题之六十七》,纸本水墨,43x73cm 荣晓佳《极流4》,影像, 3840x2160像素 刘永涛《忘城图》170510,皮纸墨汁,35x35cm 周斌斌《忘城图》170510,皮纸墨汁,35x35cm 李鹏《夜色·大世界三》,纸本水墨,68x68cm 李知弥《陆止于此》,纸本水墨,35x47cm 林晋生《老》,纸本水墨,70x46cm 邓先仙《绿》,纸本水墨,34x55cm 耿牧《女菩萨一》,46x35cm 林笑生《幽兰·金卡》,水墨,174x145cm 徐畅《观浮石兮崔嵬二》,残旧纸,水墨,44x48cm 王恺中 《长青图》,纸本水墨,35x42cm 班磊 《几块瓷片》声音,是一种直觉转换 |